一、前言:新老电脑通吃的性价比良品
前些年固态硬盘还没有普及时,128GB容量的价格基本和1TB机械硬盘的价格相当,很多用户在购买硬盘时依然钟情便宜大容量的后者。至于固态硬盘所带来的系统运行速度提升,在巨大的容量差面前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。
时过境迁沧海桑田,这两年的固态硬盘已经是装机标配,容量越来越大,价格也越来越便宜,部分128GB容量的价格甚至已经来到几十块,毕竟像固态硬盘这种东西,真的是“用了就回不去了”。
当然,PCIe/NVMe SSD的性能自然突飞猛进,但容量提升也受到诸多限制,而传统的SATA SSD虽然性能早已经触及天花板,但胜在性价比高得多,容量对于刚需用户来说也是更胜一筹。
英睿达就是看准了这一点,推出了经典SATA SSD MX500的大容量版,在已经有1TB版和2TB版后,又新推了4TB版,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。
今天我们要体验的,就是这块英睿达MX500 4TB版。
有的朋友可能还记得,英睿达MX500早在2017年就与我们见面了,这些年凭借着过硬的品质以及超高的性价比,一直是很多朋友的装机首选。
与NVMe SSD相比,传统的AHCI/SATA SSD对老主板更加友好,基本不用担心兼容问题,就算搭配新主板也能即插即用,这也是英睿达MX500系列这么受欢迎的原因之一,当然其稳定的性能和质量、出色的性价比也是制胜秘诀。
需要注意的是,在我们日常使用中,由于Windows系统下最小文件容量为4KB,而日常的操作需要不断读取这些文件,4K读写的速度甚至可以直接影响系统除转移文件外其他操作的速度,而不管是哪种的固态硬盘,协议间的4K读写差距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。
英睿达MX500的缓存为4GB,也就是说不管是日常使用还是移动4GB以下文件时,硬盘都会有超出水平线的表现。
我们都知道缓存的重要性,按照1000比1的比例来算,1GB、2GB是两个默认的坎,常用的文件大小基本都包含在这两个容量内,越过这两个坎,日常的使用体验会有质的飞越,而4GB则是目前AHCI最顶级的缓存容量。
单从数据来看,顺序读取560MB/s、顺序写入510MB/s,4GB超大缓存、1000TBW使用寿命、96层NANDTLC,基本把数据栏填满,速度方面无需担心,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温度,当然具体表现还要看测试。
以下是英睿达MX500 4TB版的详细参数:
二、外观:经典2.5英寸SSD造型
英睿达MX500 4TB版的外观与其他版本保持一致,依然是磨砂铝制外壳配合产品logo的组合,深蓝+银色的组合在这么多年间也逐渐成为经典。
硬盘的反面则是茫茫多的信息,包括产品名称、硬盘容量、规格、尺寸等等,四角分别有4个螺丝孔,使用时可以固定在机箱侧面或者背面,对背线爱好者十分友好。
2.5英寸的体积可以方便地安装在各类台式机以及笔记本电脑中。
接口依然是使用范围较广的SATA接口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一般的老主板上只有SATA接口,这就让英睿达MX500 4TB版可以于老主板无缝对接,直接就可以在老电脑上使用。
侧面是用来固定的螺丝孔。
如果在安装时对厚度有要求,可以使用随硬盘附赠的衬垫。衬垫是可挤压设计,高度在7~9.5毫米之间,足够应付大多数厚度需求。
打开硬盘露出了硬盘本体PCB板,2颗美光96层堆叠3D NANDTLC颗粒静静躺在其中。PCB板体积并不大,内部空旷的空间有利于散热,这也是目前相对成熟的设计方案。
PCB板正面依然有2颗美光96层堆叠3D NANDTLC颗粒,组成4TB容量,用户可用部分为3726.02GB,也就是3.63TB。
单颗1TB的容量在当下固态硬盘中并不多见,而且对硬盘的温控要求较高,后面我们会有专门的温度测试。
我们拿到的英睿达MX500 4TB版主控为慧荣SM2259H,早期的MX500主控有少量马牌(Marvell),后来基本全部使用慧荣主控,这点不用担心。
主控旁边则是DDR3L缓存,英睿达MX500 4TB版采用常见的1000比1比例配置缓存,也就是1GB容量对应1MB的缓存,所以硬盘的缓存容量达到了少见的4GB,对于有大文件使用需求的用户十分友好。
三、性能测试:超大缓存 速度顶尖
按理说像英睿达MX500 4TB版这样的高性价比产品,读写速度这些不用想肯定是顶级水准,但主控会不会撞温度墙,以及4GB缓存到底有多爽,估计很多朋友也很好奇,咱们直接来看测试。
以下是本次测试使用的测试平台:
——CrystalDiskMark 8.0.4
在CrystalDiskMark 8.0.4中,我们选择1GB和32GB两种测试,英睿达MX500 4TB版的数据几乎持平。顺序读取速度维持在560MB/s左右,顺序写入速度维持在510MB/s左右。
大家比较关心的4K小文件单线程读写速度基本维持在44MB/s和123MB/s左右,依然维持在顶级水准。
——AS SSD Benchmark
在AS SSD Benchmark测试中,1GB于10GB速度保持一致,顺序读取速度在520MB/s左右,顺序写入速度在480MB/s左右。
4K单线程读写速度则是38MB/s、106MB/s。
——ATTO Disk Benchmarks
在ATTO Disk Benchmarks测试中,对于4KB以下的文件读取速度为38.64MB/s,写入速度为162.04MB/s。
超过256KB的文件速度则保持在535MB/s、485MB/s以上,基本就是SATA协议峰值速度。
——HD Tune Pro
在HD Tune Pro中,测试选项为文件基准,文件长度20000MB/s。
在测试过程中,读取速度非常平衡,几乎形成了一条直线,这无疑是英睿达MX500 4TB版实力的体现,写入过程出现了略微波动,不过也一直保持在400MB/s以上。
——硬件狗狗
硬件狗狗是快科技出品的一款电脑硬件测试工具,因为其评测内容详实,数据波动极小,已经逐渐成为装机必备工具。
在实际测试中,英睿达MX500 4TB版的连续读取速度为523.96MB/s、连续写入速度为472.76MB/s。
磁盘性能测试得分为11280分,超越全国67%的用户。
四、对比:4TB/1TB性能会差多少?
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英睿达MX500 4TB版与小容量版的区别,我们汇总了英睿达MX500 4TB版与1TB版的数据差距。
从测试结果来看,英睿达MX500 4TB版和1TB版并不是简单的容量差距,除去CarystalDiskMark连续读写,4TB版全面碾压1TB版。
特别是4K读写方面,无论是CarystalDiskMark测试还是AS SSD Benchmark测试,4T版都有超过50%的性能领先,表现在日常使用中,就是网页打开速度更快、系统操作更流畅。
——温度测试
在实际测试中,英睿达MX500 4TB版的最高温度为44摄氏度,最低温度为31摄氏度,平均温度36.96摄氏度,与NVMe动辄冲到100摄氏度的表现差别巨大,根本就不存在撞上功耗墙的问题。
五、总结:一块可以用十年的性价比良品
对于当下固态硬盘来说,顺序读写虽然重要,但4K读写同样是决定一块硬盘档次高低的重要因素。在协议限制下,硬盘的峰值速度已经被锁死,这时候就比较考验厂家的良心,即便颗粒相同,不同的品质也会带来不同的使用体验。
我们在英睿达MX500 4TB版上看到了深深的诚意,接近协议峰值的读写速度配合超大的缓存容量,日常使用完全不是问题。即便在20G连续读写测试中,英睿达MX500 4TB版的波动都保持在极小范围。
远超1TB版的4K读写速度,让英睿达MX500 4TB版的表现几乎超过了目前同价位90%以上的竞品。谁能想到1TB版上已经称得上超快的4K读写,还能在4TB版上做到50%以上的提升!
此外,英睿达MX500 4TB版在细节上也表现出了相当诚意,符合行业标准的AES 256位加密,个人文件、机密数据都能得到有效保护,集成式断电保护设计,可以避免意外断电造成数据丢失,这在同级别固态硬盘中并不多见。
简单来说,英睿达MX500 4TB版是一款性价比相当高的固态硬盘。在容量越大价格越贵的前提下,4TB版价格做到了2999元,再加上1000TBW的使用寿命,完全可以10年内不用更换硬盘。
那么这样一款超大容量的固态硬盘,你会买单吗?
头条 21-12-17
头条 21-12-17
头条 21-12-15
头条 21-12-15
头条 21-12-15
头条 21-12-15
头条 21-12-15
头条 21-12-15
头条 21-12-15
头条 21-12-15
头条 21-12-15
头条 21-12-15
头条 21-12-15
头条 21-12-15
头条 21-12-15
头条 21-12-15
头条 21-12-15
头条 21-12-15
头条 21-12-15
头条 21-12-15
头条 21-12-15
头条 21-12-15
头条 21-12-15
头条 21-12-14
头条 21-12-14
头条 21-12-14
头条 21-12-14
头条 21-12-14
头条 21-12-14
头条 21-12-14
头条 21-12-14
头条 21-12-14
头条 21-12-14
头条 21-12-14
头条 21-12-09
头条 21-12-08
头条 21-12-07
头条 21-12-06
头条 21-11-30
头条 21-11-26
头条 21-11-25
头条 21-11-24
头条 21-11-23
头条 21-11-23
头条 21-11-23
头条 21-11-19
头条 21-11-19
头条 21-11-18
头条 21-11-18
头条 21-11-17
头条 21-11-16
头条 21-11-16
头条 21-11-15
头条 21-11-15
头条 21-11-15